回首頁  回上頁
CMOREMAP-台灣美麗四大離島之一(綠島)

綠島初期開發於公館後,便漸漸向南延伸拓墾中寮與南寮,其中「寮」係早期以迆草構築做為休息用的簡陋草屋之意,「中」和「南」表地理位置,以上都為事故地名,但也是遷徙過程中由台灣而小琉球而綠島,其拓墾地區都有類似的地名沿用,應屬紀念原居住地的地名。




過牛頭山一帶之後,公路折向綠島北岸,逐漸下降至海岸平原的公館村。史載清嘉慶9年(1804),屏東小琉球人陳必先首登綠島,建一芧屋名為「公館」,即此處地名之由來。




孔子岩位於海參坪的南方,經過此地時不彷仔細找尋一下,您可在遠方的海崖下,發現一石像,其外觀遠看就好像古人穿著,當地稱為孔子岩。




本島最高峰為西南方之火燒山,標高二八一公尺,次高之阿眉山在島之中央,標高二七五公尺,北方之牛仔山,標高一八三公尺。島上百分之七十以上為丘陵地,平原面積甚少。




牛頭山與將軍岩隔海相望, 至於它的名稱由來,我想各位一看到圖片就能了解為什麼要這麼稱呼了,牛頭山頂可遙望綠島東面、北面之景色,大片翠綠草原,可遠眺內陸之阿眉山,而四週又有田野景緻及流麻溝的特殊地形景觀,展望良好。




帆船鼻為一突起台地,位於綠島最南方。 綠島是由火山集塊岩構成的島嶼,因長年受風化及海水侵蝕,而形成曲折多變的海岸景觀。




南寮漁港為遊客們進入綠島的主要通道,也是綠島最重要的對外港口,在暑假旺季時,出現在南寮漁港的觀光客絡繹不絕,顯示綠島的觀光深受國人的肯定,經由深入淺出的文字說明,提醒前來綠島遊玩的民眾,能認識綠島之美,而這些大自然千萬年來的結晶需要你們的珍惜。




柚子湖位在海參坪之北方,為一凹入之海灣,形成一處小平地,平地上闢有回園,並且有十數棵具有百年歷史的古厝,以珊瑚石與石灰建築而成,格局十分特別。柚子湖本為一個小漁村,屬王姓家族所聚居,四年前因將整片土地售予台北商人,一夜之間全村他遷,現己成一處廢墟,古厝己漸頹廢,田園亦見荒蕪,滄海桑田,使人頓生思古幽情。柚子湖海崖之景色迷人,岩山磋硪,景觀奇特,宛如山水國畫。此處也為一良好之釣魚場。




位於柚仔湖之北面,亦為凹入海灣,腹地較柚仔湖為寬廣,為一平緩、整齊、潔白之珊瑚群礁海岸,景色秀麗。




一石階步道沿山稜蜿蜒而上通往岬角頂上的觀景亭,有若縮小的萬里長城,地方乃戲稱為「海上長城」。




海參坪位於綠島東部海岸之中段的海灣,從被稱為「小長城」的步道登臨觀海亭,即可一覽無遺,「睡美人」、慵懶的仰臥在海岸,曲線玲瓏、姿態迷人;趴在一側的「哈巴狗」大耳下垂,眼睛半閉,逗趣可愛。




集塊岩海蝕柱,形態各異,其中一塊形如頭戴戰盔,身披冑甲,面海而立的武士,人稱「將軍岩」。




梅花鹿原是台灣最普遍的野生哺乳類動物。早年,海拔300公尺以下的原野地區,到處可見牠的蹤跡。可是由於棲息環境為人類墾植破壞,及人們趕盡殺絕的獵捕,以致完全絕跡。目前台灣除人工豢養者外,已無野生梅花鹿。




朝日溫泉位於綠島東南海岸嶙峋礁岩間,為世界少有之鹹水溫泉,具之僅日本九州及義大利西西里島附近一座小島上有,它的形成是由於海水在附近斷層下滲至地底深處受地熱加溫成熱水後,壓力增加而又從地層縫隙中湧出地表而成溫泉,其間建有三個溫泉池,各池溫度不同。此溫泉處於潮間帶,漲潮時隱入海中,退潮時露出海面,其得天獨厚之特性為綠島最為重要之遊憩資源之一,雲淡風清的夏夜,如與三五好友一起浸泳泉中,共數天上星星,當可洗盡俗世塵囂。




東管處綠島遊客中心位於機場前方,內設展示室及多媒體簡報室,遊客可前往參觀並取得旅遊資訊。




位於綠島南端突出之西南角,此處為一片寬廣平坦之白色珊瑚礁岸。潔白的海岸,晶瑩的浪花,交織成使人悠然神往的美景。




中寮村緊鄰綠島西北岬的鼻頭角,岬上設有高33m的白色燈塔一座,此即著名的綠島燈塔。頂著藍天,傍著碧海,十分顯眼。夜晚發出之燈光,台東市、成功一帶皆清晰可見。此一燈塔之始建由來,與一樁台灣航史上最大的海難事件有關。




牛頭山之東北方海上,有成排之珊瑚礁岩突出海面,其中之最高大者,居中貫穿成圓洞,海流由此通過,遠望狀似拱門,故名之為「樓門岩」。




綠島機場提供離島最便捷的交通,前往綠島旅遊,目前可以搭乘華信航空公司的小型飛機,航行時間只需15分鐘左右。對遊客們是很便利的交通選擇,唯航班飛行受氣候影響很大,搭乘前應先注意天候狀況,如風速太大或降雨等因素都影響飛機航行與否。




位於南寮村南方,綠島之西南方,此處為一片寬廣平坦之珊瑚礁岸。由龜灣鼻開始,整個海岸向內凹,因此此處海浪較為平靜。每年夏季亦為漁獲豐富的良好釣場。




觀音洞位於觀音台地上,為一天然深遂曲折之珊瑚礁洞穴,相傳幾百餘年前,有漁船夜歸迷失方向,曾見阿眉山與觀音洞之間有大火球滾動於山坡之上,乃得依指示安全返航。受惠漁民爾後乃追火球出沒方向,在林投叢間發現此洞,洞中佈滿鐘乳石、石筍,其中有一石筍形似觀音大士,漁民乃稱之為石觀音而膜拜之。後來信者日增,香火鼎盛,遂成鄉民精神寄託之處。




本監興建於民國五十九年十一月,因綠島與台東間交通常受天候之限制,材料搬運不易,歷經艱難,至民國六十一年九月始告完成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