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01. 

資料來源 : 嘉義縣政府
八仙山寶林禪寺   

松山村是屬於民雄郊區地方,土地廣大,有山有水,風景優美。舊地名:松子腳、松仔腳莊、后山仔莊。村內宗教活動鼎盛,位在松山村後山仔八鄰與竹崎鄉交界處,最初當地人稱八仙山。
八仙山原是一片荒蕪的山林,當年觀妙法師(寶林禪寺的開山住持)三步一拜由北往南朝山行腳時,行經嘉義大林香焦山時,據說有菩薩示現靈異,信徒於是指引方向,引導法師來到現址,並於民國四十九年(西元1960年)初建茅蓬。經過他辛勞奔走,又得渡妙尼師的協助,加上當地村民的熱心幫助,大家出錢出力,在荒山中終於建起一座巍峨壯觀的寶林禪寺。此地四面環山圍遶,風景優美。寶林禪寺佔地約二甲,主祀釋迦牟尼佛,群山環抱環境幽靜非常,目前常住有七、八人,其中四人是出家眾,皆為比丘尼,寺院尚有接納養老服務,若身體硬朗能分擔寺院雜務者,亦可免費居住於此。
現在寶林禪寺,由觀妙女弟子幸定尼師主持,她出身嘉義市木材富商之後,投入很多精神和血汗,擴建寺廟的規模,也使得更多信士來此禮佛參道。

02. 

資料來源 : 嘉義縣政府
大士爺廟  

嘉義縣境內的三級古蹟,建於清朝嘉慶初年(公元一七九七年)民前六年大地震後著手改建,民國二六年完成。最初,住在此地的民眾於清初由大陸福建、廣東二省移民而來,初時常有地域觀念,往往為小事而發生械鬥,乾隆時期特別激烈,雙方死傷甚眾,事後協議以普渡方式,舉行祭典超渡亡魂。傳說,清朝儲君嘉慶遊台,曾於打貓閱筆架山曰:有豎筆架出帝王,倒筆架出大士」。 畢,一大士跪謝聖恩,乃尊其神曰大士爺,並建廟以祀之。(一說因惡疫流行,人民為求免災難 ,立廟以鎮之)。
廟內主祀觀世音菩薩,但每年農曆七月廟方都會特別訂製一尊紙糊的「大士爺」神像,放置在廟內供民眾膜拜。民雄大士爺廟為全省各地大士爺廟的原始祖廟,其用意為超渡移民來台亡故的無祀孤魂,並向五方灑淨以鎮壓鬼道。在台灣人的信仰中,民雄大士爺廟所供奉的大士爺是極少數沒有具體甚至固定形狀、讓信徒膜拜的神祇,每年只在中元普渡祭祀時,廟方才以色紙糊成傳說中的大士爺神祇,供奉在正殿,讓信徒膜拜。本廟共同祭祀這三座廟的神明,間接保存了民雄地區的廟宇文化。全台各地大士爺廟皆是由此民雄大士爺廟分香而出,廟內供奉的神明正殿主奉其本尊「觀音大士」,左祀「開漳聖王」,右祀「開台尊王」,而於民國七十六年(西元1987元)正名為「大士爺廟」。
大士爺廟是民雄鄉民最重要傳統信仰之一,每年農曆七月廿一日至廿三日是大士爺廟的年度盛事-普渡祭典,三天祭典起源於早期「打貓街」農曆七月份的「頂街大士爺普」、「下街大士爺普」及「下街童子普」之亡魂普渡活動而演變至今。

03. 

資料來源 : 嘉義縣政府
五穀王廟   
五穀王即為神農大帝我們是以農立國,以種植稻穀作物為主,則五穀神發揚穀麥有功,受到後人肯定及尊敬,致每年到了誕辰農曆四月二十六日當天,祭典都十分隆重、熱鬧。該廟創於清康熙年間,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原是本地百姓為祈求五榖豐收,而興建五榖王廟,如今香火鼎盛,中正大學大部分的建校用地即是此廟所捐贈的。

04. 

資料來源 : 嘉義縣政府
虎頭崁碑  
虎頭崁碑有優美的景觀,形似珊瑚,青山擁翠,景觀優美,富觀光區的價值,是假日休閒的好去處。虎頭崁碑原名內埔子水庫,為一座半人工半天然的小型水庫,整村均是高低起伏的山坡地,丘陵地標高100150公尺,位於村的東南邊地勢低窪,面積約10餘甲,該水庫現存有效容量50 萬立方公尺,計畫年用水量230萬立方公尺,主要為提供農業灌溉用水。

05. 

資料來源 : 嘉義縣政府
國家廣播文物館  
隸屬於中央廣播電台的民雄分台,在日據時代的名稱是「民雄放送所」。日據時期,日本政府為了阻止台灣人民收聽南京政府中央電台的節目,也為了進行其南進政策的軍事及心戰用途,從民國二十六年底選定了嘉南平原上民雄地區的廣大水田作為建台基地,三年後興建完成大電力的廣播電台-民雄放送所。當時,除了興建發射機房,也同時蓋了變電所及宿舍,並且,採用高達二○六公尺(約七十層樓高)的T型天線鐵塔兩座,這兩座鐵塔也因其雄偉、壯觀的造型,成為當時民雄地區的特殊地標。而這裡面一部迄今機齡超過六十年,日本NEC電氣製造公司生產的MB-15A型中波發射機。
抗戰勝利後(民國三十四年),「民雄放送所」及一切設備由政府先委託,跨海來台換了身份的中國廣播公司(原中央廣播電台改組)代表接收管理,改名為「台灣廣播電台民雄播送機室」。繼續用中央廣播電台呼號,宣達對大陸地區同胞關懷之情,民雄播送機室也因而一改「為日宣傳」的歷史角色,正式加入了對大陸廣播的行列。
現今成立「廣播文物館」,並對外開放參觀,它不僅是一座活的廣播博物館,更因特殊的建築風格,成為嘉義歷史建築之首,還名列全國歷史建築百景之一,是一座相當具有紀念價值的廣播電台,提供了民眾接觸歷史的機會。

06. 

資料來源 : 嘉義縣政府
嘉義酒類文物館   
嘉義酒廠可說是台灣高梁酒的故鄉,於在民國三十九年(西元1950年)由嘉義本廠生產自第一瓶的台灣高梁酒。酒類文物館隸屬於嘉義酒廠,原先隸屬菸酒公賣局台南支局,而後才改隸於嘉義支局,並於七十七年八月,被指定為觀光酒廠,待遷至民雄新廠後,八十六年九月對外開放參觀,翌年十一月成立酒類文物館,佔地約千坪。館內陳列歷年來之產品及盛酒容器,現場另備有品酒區,可供客人免費品酒。遊客可一面參觀二樓酒類文物館,觀賞酒國文化、歷史陳列,這邊的典藏非常豐富,可謂菸酒公司早期製酒產業文物最多之酒廠。另外一樓可以品酒,也可品嚐酒類相關副產品如酒香冰棒、酒蛋..等。另外酒廠可為客戶量身訂作特殊場合所需的紀念酒,即依照客戶指定之圖像,製作具特色標籤之酒品。

07. 

資料來源 : 嘉義縣政府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嘉義縣近幾年成立的大型表演藝術中心,主體以文化公園的概念設計而成,涵蓋範圍非常廣泛,中心基地面積6.1公頃、室內建坪9000坪,空間內容包括演藝廳、小型戲劇廳、大、小排練教室及露天劇場、畫廊、視廳教室及遊客服務區、交誼餐廳、文化商舖、水榭舞台、多功能表演廳亭、親子亭等。
除了對表演文化的推廣外,還兼備了休閒觀光的特色。在主體設計中,融和了在地文化與國際視野,加上必備的商業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整個公園中遊客可以是觀眾、也可以成為表演者,空間與造型著重強烈的親和力,這裡面更包含了安排生活遊戲與藝術文化不期而遇的機會,在以台灣本土建築為造型的主要取向,希望遊人從使用過程中激發出內聚的文化認同感,目前許多大型的藝文活動,也會在此表演。
◎演藝廳:1000-1200人鏡櫂式劇場。
◎展覽場:社區性藝文研習成果展示、表演團體相關資訊展示、藝術家畫作等展示。
◎視廳研習室:定時播映藝文活動錄影帶、小型研討、會議。
◎戲劇廳:400人表演專用劇場。
◎小排練室:提供戲劇、舞蹈、音樂等社區研習。
◎大排練室:駐地劇團排練、表演團體熱身。
◎戶外表演亭:以實驗性、音量較大演出為主,平時則為休息、冥想、眺望的空間。
◎多功能表演亭:社區性表演活動,平時青少年聚會團康、早上運動、唸歌。
◎水榭舞台:傳統戲曲演出,南北管、歌仔戲、皮影戲、平時飲茶、休憩、聊天。
◎文化商店街:書店、文具店、社區藝文成果展售、咖啡店等。
◎餐廳:提供觀眾與遊園民眾的餐飲服務。

08. 

資料來源 : 嘉義縣政府
劉家古樓   
劉家古樓即是聞名全台的民雄鬼屋,地點位在民雄鄉義檢山墳場附近。主體建於1929年,係曾擔任民雄溪口庄庄長(鄉長)劉容如(1881-1951)所建,古樓為三層樓巴洛克式風格建築,紅磚砌牆,華麗典雅,後來劉家人不知何故陸續遷出,致年久失修,如今廣大庭院荒煙蔓草。這邊的靈異傳說不斷,為全省四大鬼屋之ㄧ。而房子的建造過程也頗為神奇,據說古樓的主人在神明的指引下,跟著一團神火來到義檢山下,神火熄了,神明說那塊地風水好,適合建屋置產,就這樣古樓的主人走訪各地有名的宅邸,於是樓房落成了,引起當地居民的注目。
這邊靈異傳說不斷,而起源眾說紛紜。台灣光復前,該豪宅曾遭美軍掃射,光復後又供士兵居住,後來軍隊撤走,由於沒水沒電,窗戶通風不佳,一直沒有人居住,而部隊居住期間,由於偶爾傳出槍聲,有人說是因為阿兵哥思鄉心切而想不開自殺,鬼屋之說於是不脛而走。至於民間傳說則穿鑿男女情愛,盛傳女主人因懷疑婢女與男主人私通,憤而逼婢女投井自殺,每到深夜,鬼屋即傳出奇怪聲響,許多繪聲繪影的傳聞乃流傳開來。其實只是樓閣破舊,庭院草長,樹影陰鬱而巳。 
 而據古樓的主人後代証實,因為古樓地處偏僻才遷居,最後古樓主人也遷出古屋,受家人照顧,而古樓因乏人整理,隨著歲月的侵蝕,日漸剝落;誰知道卻成為鄉野傳奇中的主角,變了鬼屋。其實民雄文教基金會計畫將劉家古厝整修設置木涼亭、咖啡座等設施,讓遊人可尋幽訪勝,談古論今,享受難得的休閒,後來部分劉家後代出現不同的聲音,該計畫隨即被終止。

09. 

資料來源 : 嘉義縣政府
慶誠宮   
慶誠宮舊名媽祖宮,建於清嘉慶年間,已有23百年歷史。相傳是嘉慶君遊台灣時,抵古稱「打貓」的民雄,感念「天上聖母」庇祐的神恩,御賜建廟資材,並派大陸著名建廟師傅來台興建。因此,祂也是全台唯一蒙清嘉慶君敕封的媽祖廟。主祀「大媽」,神格地位崇高,不僅是民雄地區的信仰中心,也是雲、嘉三縣市媽祖信徒的聖廟。日明治39年(1906317日,大地震,慶誠宮圯毀,廟地被日政府強徵為道路用地,媽祖只好暫祀民雄鄉大士爺廟後殿。媽祖沒有自己的宮殿可以安座,一直令信徒感到無奈;每年媽祖誕辰繞境,神轎抵達舊廟地時,均徘徊流連,捨不得離開;媽祖亦多次藉著乩童降旨或以輦轎降詩,傳達希望百年內能重建的心願。民國88年(1999),信徒籌組重建委員會,積極籌措建廟經費,前後歷時5年,終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