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01. 

資料來源 : 嘉義縣政府
新港鐵路公園
新港鐵路公園位於奉天宮前約一百公尺處,配合早期台糖小火車,也就是俗稱的五分仔車所使用的嘉北線鐵路,形成一個長方形的休閒地。嘉北線鐵路是民國一年由日本人所建造,起自嘉義市,行經竹圍仔、北社尾、三間厝、新港、板頭厝、灣仔內等站,最後到達北港。嘉北線鐵路一開始是為了運送甘蔗。後來環境變遷、糖業沒落,小火車便於民國71817日正式走入歷史。之後鐵路乏人照顧,驛站因為漸漸形成危樓而被拆除,雜早漫生,髒亂不已。一直至民國87年開始,宮前村村長邱聰益才開始動員全村的力量整理這塊區域,並且在新港文教基金會及政府補助的支援下進行環進改造。最後終於在民國9099日成立了全國第一座以鐵路為名的「鐵路公園」。

02. 

資料來源 : 嘉義縣政府
大潭村精忠廟     新港鄉大潭村86
大潭村是新港鄉第一大村,以林姓為大宗。到了大潭村後,一開始是在自家供奉,後來子孫愈來愈多,就在村裡建廟供奉,成為嘉義縣唯一的一座岳王廟,也是全台第一座東度來台、歷史最悠久的精忠廟。時至今日,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岳飛聖誕之時,大潭村都會舉行隆重的祭典,許多村民爭相前往精忠廟祭拜岳武穆王。精忠廟已經成為大潭村民的信仰中心,歷久不衰。

03. 

資料來源 : 嘉義縣政府
古笨港陶華園    新港鄉南港村11786
古笨港陶華園即過去的古笨港交趾陶工作室,後來轉型擴建,成為台灣第一座以交趾陶為主題的服務型藝術文化園區,西元200512月才落成。座落於新港鄉南港村的北港溪畔,佔地一千坪,前有二級古蹟水仙宮、後有全台最長的五分車鐵路橋歷史建築。園區內有大型的DIY 體驗教室,裡面會有現場藝師示範教學。另外還有交趾、剪粘產業文化館、創意產品展示區、人文咖啡…等,並且提供園區內和週邊古蹟的導覽服務。

04. 

資料來源 : 嘉義縣政府
古笨港縣丞署     新港鄉中正路73
雲林縣的北港鎮和嘉義縣的新港鄉南港村一帶,過去被叫作「笨港」。清康熙五十五年(西元1716),笨港街設置笨港公館。縣丞署最早是設在笨港街的磚仔窯,一直到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 才遷至北港溪南岸的板頭厝,也就是現在的新港鄉板頭村。僅管如此,事實上並沒有人知曉笨港縣丞署在板頭村的正確位置,唯一確定的地點只有新港鄉大興宮的後廂房,曾做為縣丞署的其中一個處所。在這其中,出土的文物以陶瓷器的數量最多,也最重要。包括了青花瓷、釉上彩、白瓷…等,其他還有小陶皿、紅尼茶壺、骨器…等等,可說是一處珍貴的遺跡。

05. 

資料來源 : 嘉義縣政府
奉天宮     新港鄉大興村新民路53
聞名全省的新港鄉奉天宮,是政府名訂的三級古蹟,原本建於諸羅縣外九莊笨港街上,清康熙三十九年(西元1700) 由當地居民合建而成,主要供奉湄洲媽祖,當時叫作天后宮。嘉慶四年(西元1799),笨港溪氾監,天后宮遭洪水沖毀,暫時移到麻園寮,即今日的新港。後來當地居民集資建廟,合力於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 間完工落成,正式定名為「奉天宮」。

06. 

資料來源 : 嘉義縣政府
登雲書院遺址     新港鄉古民街12 (今文昌國小)
登雲書院最早成立於清道光2(西元1832),當時叫作登雲閣,直至道光15(西元1835),才改為更有書院規模的登雲書院。「登雲」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頁獻良多、與地方仕紳合力集資創立書院的王得祿將軍,取其「平步青雲」之意。然而,七十年後,登雲書院遭逢兩次大地震被夷為平地,一直到五十多年後,即民國52(西元1963) 才在遺址上成立了現在的文昌國小。

07. 

資料來源 : 嘉義縣政府
嘉義縣自然史教育館     新港鄉登雲路105(新港國小)

嘉義縣自然史教育館是台灣省立博物館的八個分館之一。於民國85(西元1996) 523日正式開館經營。教育館內的展示室一共有三樓。一樓是紅樹林生態展示室,具有嘉義縣布袋、東石地區約80公頃的海茄苳、水筆仔、五梨絞的詳細資料,是目前台灣最具代表性的紅樹林混生林生態展示室。二樓是文化展示室,分為各種文物區,包括古地圖、古文書、古農具竹編、考古挖掘文物,以及新港的各種文化呈現,如宗教、禮儀、教育、生活…等等。這一區可說是新港歷史的代表,也是鄉土教學的極佳場所。再往上走,三樓就是岩石、礦物、動物標本展示室。這裡所有的標本原本都是寶壇博物館的所有物,是日據時代台灣的三大博物館之一。裡面設有三架偏光顯微鏡投影機,專門提供遊客觀察各種岩石構造成份,還有156片岩石載玻片標本,能夠透過投影機顯現各種岩石成分的顏色紋路。整個自然史教育館具有極高的教育意義,也是當地國小極佳的校外教學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