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01. 


 

21號蒸汽火車頭

 
	見證嘉義地區林業發展的興衰史  地點:嘉義公園內 

阿里山森林鐵路因有「千分之62.5爬坡」、「螺旋狀鐵道」、「z字型爬升」等聞名國際的特色,當年擔任運輸重任的21號蒸汽火車頭極富有歷史價值,並可見證嘉義地區林業發展的興衰史。

資料來源:嘉義市觀光旅遊網

 



02. 

 

一江山紀念碑

 

國民政府轉進台灣之後的重要戰役之一

地點:嘉義公園內



戰爭後的遺跡,紀念所有奮戰的官兵!
一江山,屬浙江外海的小島,民國38年國民政府轉進來台,當時為了戰略考量,希望能

掌控金門、馬祖及浙江外海的大陳島與一江山,進而反攻大陸。於民國44年元月18日,

中共即對一江山展開大規模的攻擊,歷經六十餘小時,守軍司令引爆手榴彈自盡,駐守

官兵全部陣亡,戰況悲慘。

 

資料來源:嘉義市觀光旅遊網




03. 

 

十二門古砲

 

迷樣的重量級古砲遺跡 地點:嘉義公園內



這十二門古砲系於民 64 年移置現地,其中一門砲管鑄字清晰可見,內容為:「嘉慶十二年秋,奉閩浙總部堂阿,福建巡撫部長,鑄造台協水師左營大砲,一位重一千斤」等字樣。
其古砲來源尚無資料可稽,可能與嘉義出身的水師提督王得祿有關,也可能是原配置在東、南、西北城門的古砲。

資料來源:嘉義市觀光旅遊網


04. 

 

孔廟

 

中國古代儒家文化的象徵 地點:義公園內





孔廟是中國古代儒家文化的象徵,府城及縣城必興建孔廟,以代表中原文化。廟前有【大成殿】匾額,廟內主祀至聖先師孔子神位,陪祀顏子、子思、子路等七十二位弟子神位。
孔廟裝飾簡樸典雅,表現莊重肅穆之美,每逢祀宜典禮,鐘鼓齊鳴,有舞有樂,行祀如儀,充份展現中華文化的優良傳承。但因日據時代因被破壞,殘存古物不多,只有大成殿左側的【重修文廟碑記】是嘉慶二十年留下的最古遺跡,字跡還算清楚,但碑可因年代久遠而佈滿苔痕。

資料來源:嘉義市觀光旅遊網


05. 


 

丙午震災紀念碑


	災後重建的軌跡   地點:嘉義公園內



台灣地震頻傳,在日治時代曾發生多次烈震。明治 39 (1906)3 17 日黎明六時發生大地震 ( 全震動時間長達四分多鐘 ) ,震央位於民雄與梅山之間,人畜傷亡頗多,建物毀損嚴重,大小餘震不斷,相繼壓死一千兩百多人,嘉義市街建築物大半毀於地震。災後行政當局趁機規劃市區改道計劃,今之嘉義市區奠基於此。
此次地震立有「震災記」石碑,可能為全台首座地震紀念碑,係由莊伯容撰文。光復後遭改名為「青年育樂中心」,民國 90 3 月,文化局加以恢復。

資料來源:嘉義市觀光旅遊網
 
 



06. 

 

王祖母許太夫人墓

 

一品夫人-王祖母許太夫人 地點:嘉義市盧厝里羌母41





王祖母許太夫人係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之兄嫂。墓碑兩旁刻雙龍拱碑石刻,一至四步庭兩端的雕塑分別是麒麟、蒼鷹、瑞獅、吉象,第五步庭外側立有后土墳。
 墓碑兩旁刻雙龍拱碑石刻,一至四步庭兩端的雕塑分別是麒麟、蒼鷹、瑞獅、吉象,第五步庭外側立有后土墳。墓旁為守墳農家之果園,古意盎然。古人重視慎終追遠及提倡厚葬,以顯孝道,王許氏獲冊封一品夫人之榮銜,並興建五步庭大墓,已久歷一百六十餘年,由於保存完整,乃能成為珍貴之古蹟。台灣古墓採傳統閩南形制,以墓塚為中心,前置墓庭及墓埕。一品夫人王許氏墓在墓碑前兩側有階梯狀的墓手,象徵餘蔭子孫,轉折處並立石柱,柱頭以石刻吉祥動物,深具特色。

資料來源:嘉義市觀光旅遊網
 


07. 

 

北門驛

    北門驛-森林鐵路蒸汽小火車的起點  

                                                         地點:嘉義市共和路 482




北門驛是森林鐵路蒸汽小火車的起點,也是阿里山鐵路貨運集散地,阿里山鐵路沿線的民生物資都由此運上山,地位重要。阿里山森林鐵路為世界僅存三條高山鐵路之一,具有獨特的魅力。
阿里山森林鐵路-北門譯,是由台灣紅檜木建造的,在民國元年阿里山鐵路全線通車前興建完成。舊北門車站在二十年前興建新站後,即轉為車廂檢修人員之辦公室。本站面積約28,主要分為辦公室、票房、候車室三部分。
阿里山森林鐵路因有「螺旋狀鐵道」、「Z字型爬升」、「千分之 62.5爬坡」等罕見的特色而聞名國際。北門驛係阿里山鐵路的起點車站,車站建築全部使用阿里山的高級紅檜建材,造型古典雅樸。

資料來源:嘉義市觀光旅遊網


08. 


 

史蹟資料館

     走進嘉義的時光隧道     地點:嘉義市公園街42號(射日塔前)





史蹟資料館位於嘉義公園內,園內飽含人文史料與豐富珍貴的歷史,宛如台灣近代史的縮影,齋館建積267平方公尺,社務所建積208平方公尺,兩棟建築物之間有通廊相連,若以中央通廊為連繫軸,則形成頗具規模的整體空間。綜觀該日式「書院造」構造之格局,建築元素與服務機能等形式,在台閩地區十分稀有,具獨特性,藝術表現優雅,工藝參考價值高。

資料來源:嘉義市觀光旅遊網



09. 

 

紅毛井

          歷史的軌跡-紅毛井   地點:嘉義市蘭井街83




此井為三百年前荷蘭人所鑿,故稱【蘭井】,因荷蘭人頭髮為紅色,又稱【紅毛井】。西元1636年,明崇禎九年,荷蘭東印度公降服諸羅山社後不久,約在入清後的縣署處,派駐政務員及牧師,以徵放諸羅山一帶平埔族人、漢人的租稅,並傳布基督教於原住民,遂挖鑿此井,以為居家生活所需要的水源。
民國七十四年內政部古蹟評鑑以前,暫將此地列為第三級古蹟保存,評鑑時,以井周環境髒亂,井欄又為五十九年新條,剔除古蹟之列,雖如此,紅毛井仍是嘉義市內年代最早的史蹟。

資料來源:嘉義市觀光旅遊網


10. 
 

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史蹟資料館)

 

:嘉義市公園街42號(公園東側)





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即為現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即日據時期嘉義神社之齋館及社務所,於嘉義神創建於大正 4年(1915),而神社所屬之齋館及社務所,建於昭和18年(1943),前者為祭祀前齋戒和準備及相關典禮場所,後者則為神社行政管理的地方。
1943 年興 建迄今雖僅五十餘年,但其建築屬日式「書院造」木構造,在台閩地區十分稀有,富獨特性,構造精美,藝術表現優雅,具保存價值。為日治後期皇民化運動時興建神社之附屬建物,保存相當完整,原有神社配置格局尚在,為日治所遺留的日本侵台作見証。 齋館,社務所,手水舍,祭器庫等,是日本留下的居住文化代表,且祭器庫 有混凝土 模倣木作建築的外牆,較為特殊。

資料來源:嘉義市觀光旅遊網


11. 

 

陳澄波畫架

 

嘉義人共同的驕傲-陳澄波畫家

地點:佇立於嘉義各個景點





陳澄波先生是台灣傑出的前輩畫家,他的畫作拍賣價早已逾台幣千萬元以上,尤其許多作品都以家鄉風光與人物為描繪的對象,嘉義的一景一物藉由他的畫藝而流傳並揚名於世。民國 903月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九幅複製油畫,豎立在嘉義公園內,這是台灣第一次油畫與公園景點結合,大大提高嘉義公園的藝術氣氛。
陳澄波先生具有高尚的人格與傑出的畫藝,是嘉義人共同的驕傲,在欣賞畫作的同時,讓我們再一次向陳澄波先生致敬。

資料來源:嘉義市觀光旅遊網
 


12. 

 

牆之道

 

富涵哲理的造型之作 地點:嘉義公園內




嘉義公園為塑造獨特優美的風格,將閩南建築常見的元素,適當的加以展現,興建「牆之道」,其造型係以天干壇及地支壇為起訖平台,寓意尊重天行運轉,並運用單元重覆出現的原理,錯落配置,以顯現「同中求變」的空間特質。而入口穿堂的「天圓地方」,以及八卦形六角行與圓形之拱洞等,在在符合中國人幾千年來博大精深的宇宙觀與生命哲理的象徵。
圍牆係採低短,易於穿越的「雲牆」,「雲牆」設計可坐可躺,可行走可嬉戲,其扮演角色不再是「圍」,而是有如翻騰的長龍,生意盎然,極具特色。 
資料來源:嘉義市觀光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