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01. 澎湖天后宮
為全台最早創建的媽祖宮,原稱「娘媽宮」或「媽祖宮」。天后宮在清代時期為單進兩落三開間格局,1923年重建後的格局,即為現今所見之廟觀。廟內細膩的木雕及屋樑上的彩繪都是藝術珍品,樑柱斗拱、石鼓雕琢、壁牆浮雕及殿內門扇窗櫺等,都呈現古樸而精細的面貌。現為國家一級古蹟,是澎湖之寶,也是馬公地名的由來。


02.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
澎湖出張所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澎湖出張所為臺灣煙酒公賣局日治時期的名稱,成立於大正11年(1922)。其業務除售煙、酒外,尚銷售鹽、油、火柴、及樟腦油等日常必需品。昭和14年(1939)2月遷入現址,並逐年增建倉庫和附屬建築物。



03. 銅山館
位於民族路與仁愛路交叉處,為清代澎湖駐軍所設四個標館之一,原建於總鎮衙署西邊之演武廳側,以祀關聖夫子。日治時期該館改為郵便局,故遷建至現址。


04. 臺廈郊會館
為澎湖四大古廟之一,內祀大禹、伍員、屈原、項羽、魯班五水仙尊王,創建於1696年。臺廈郊是清代媽宮「街內」經營台灣、廈門之間船運貿易商戶所組織的同業公會,1875年,臺廈郊自天后宮清風閣遷入水仙宮為會館。臺廈郊會館現今雖已名存實亡,但其興衰史足以反映澎湖地區早期與大陸及台灣商業貿易的情況。



05. 萬軍井
原名媽宮大井,又名「師泉井」。相傳1683年施琅率水師擊敗明將劉國軒,大軍進駐媽宮後,苦於無充足水源供所屬官兵使用,施琅乃祈求媽祖指引,鑿井於媽祖宮東側,掘入後清水源源不絕,數萬師汲之不竭,因而被稱為「萬軍井」。

 
此篇出處來源:
澎湖縣政府
http://tour.penghu.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