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01. 北宋    
定窯 白瓷嬰兒枕
高18.8公分,底徑31*13.2公分 
 
瓷枕在唐朝時,一般可見到的有三彩、褐釉、黑釉、長沙銅官窯等釉色,而造型則有睡枕及脈枕等。到了宋朝,瓷枕造型更是多樣化,特別是陪葬用者,器型增大、樣式與紋飾都以含有寓意者為取。此件嬰兒枕應為日常生活用品。造型活潑可愛,健康兒穿著衫褲及套上有花紋的錦緞長背心(北京故宮博物院亦有一件造型相同,但背心則素無花紋),趴在錦墊上,雙腳往後交叉,一副悠哉狀,令人疼愛。此枕以前、後模壓製而成,再以刀剔刻臉部五官及衣著線條,使其表情更生動明確。器底平整,左右挖有二小圓洞,這是為避免燒造時因密閉的器內,空氣熱漲而爆裂。釉牙白略帶灰。定窯在燒造時因以煤炭為燃料,窯內為氧化燄氣氛而使釉色泛黃略帶灰。在器底有幾處流釉現象,此即文人們所形容的「淚痕」。
 


02.  南宋    
龍泉窯 青瓷鳳耳瓶
高25.5公分,口徑9.4公分,足徑9.6公分,重1270公克 
 
盤口,直頸、直腹形成二階式的瓶身,在直頸的雙側加上雙鳳或雙龍耳,這種造形在宋朝始有之。頸與腹成二階段平直線,呈現的是最為平實無奇的線條,但也是最紮實穩定的組合。在頸部配上由模合成型的半身立體而華麗的雙鳳耳,以盤口作為視線的重點,盤口外緣略凸銳,盤面積釉厚,呈現出靈巧而豐潤的盤口面,使它顯出無比穩重與尊貴的格調。這種造型有各種大小不同尺寸,由宋一直到明初都陸續地燒造著,唯以宋朝在造型與釉色最為精美。
 


03. 清乾隆    
粉紅錦地番蓮碗
高 7.6公分,口徑 15.9公分,足徑 6.9公分 
 
此碗侈口、深弧壁、矮圈足,外壁施淺粉紅色底釉,其上再錐劃蔓草及回紋。粉紅釉彩之上,又以各色彩料畫出纏枝番蓮花,近口緣加飾一圈藍料回紋,碗心彩畫秋葵花一簇,器底以藍料書「乾隆年製」四字楷款。整件作品壁薄如紙,繁花似錦,敷彩淡雅,線條清晰,不失為乾隆官窯的代表作。乾隆官窯善於製作繁密的瓷繪,如「粉彩花卉瓶」已極致地表現出琳瑯滿目的花朵。相較於「粉彩花卉瓶」,此件作品似乎更為考究,淺粉紅底釉遠看似一層薄的素色底釉,近觀才發現釉面已先以針狀工具逐次剔除底釉,營造出錦地紋。再於織錦的底紋上彩畫各種花卉,表現出錦上添花的多層次裝飾風格。依據造辦處檔案的記載,御窯廠曾燒造綠地、黃地、白地、紅地、月白地「錦上添花」的瓷胎琺瑯,此此可見錦上添花紋飾流行於乾隆朝的情形。




04. 清乾隆    
粉彩開光花鳥雙連瓶
高 20公分,最寬 8.2公分,口徑 4.2公分,底徑 5.9*2.8公分 
 
瓶作扁圓形,為凸顯別出新裁的造型,兩隻扁圓瓶以前後錯開但腹部相連的形制出現。口作唇邊向內斂收,短頸、長方形矮足,胎骨厚重,瓶面滿飾藍、紫錦地圖案,錦地之上再彩畫各式纏枝花卉。雙連瓶腹部中心兩面開光,分畫梅花、喜鵲及水仙、鵪鶉,由於兩器相連,故前後兩面的開光,皆因交錯之故而各出現圓形與半圓形的作法,此變化亦與藍、紫兩色釉彩的交叉出現共同形成有趣的對應與變化。器內及底皆施湖綠色釉,底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款。雙連瓶的形制,已見於乾隆之前的官窯和民窯。乾隆官窯為表現其卓越的承造能力,故於前人的基礎上無不儘力燒造「雙管瓶」、「三級瓶」、「四喜瓶」、「五岳瓶」、「六孔瓶」和「七孔花插」等,同時足以展現技術與想像的瓶式。



05. 清雍正    
琺瑯彩藍料山水把壺
高9.2公分,口徑7.5公分,足徑8.1公分 
 
寬圓直口,壺身較低呈短圓身,曲把,管形流,平底凹足,帶平頂寶珠形蓋,紐側一氣孔。壺腹部兩面開光,各畫不同的藍料山水圖畫。一面有墨書題「樹接南山近」,下描紅「山高」一印。另一面題「煙含北渚遙」,下亦有紅料描繪「水長」一印。隙地及蓋面彩繪四季花卉紋的錦地花紋飾。胎薄透光,質地細膩,山水畫工精美,釉彩富麗脫俗。壺底藍料書「雍正年製」二行四字仿宋體款字,外加雙方框。雍正御用茶壺,喜愛簡約大方造型,此類壺身較短,壺口略大的茶壺為雍正時期仿宜興壺形制而作,單色釉如霽青、茶葉末琺瑯彩瓷茶壺,均為相同造型。本件在道光十五年《琺瑯、玻璃、宜興、磁胎陳設檔案》內名為「雍正 磁胎畫琺瑯青山水白地茶壺,壹件」。



06. 山東龍山文化    
黑陶高足杯
高24公分,口徑11公分,足俓6公分 
 
龍山文化時,發展輪製拉胚技術,可製作很薄的、甚至還可鏤雕圖案的陶器,又可稱為「蛋殼陶」。在窯中用最後加碳或封閉空氣入口等方法,讓窯中產生滲碳作用而燒製出黑陶。



07. 清光緒    
綠地魚龍圖花式瓶
高 51.6公分 ,口徑 28.6*25公分 ,寬33.5*26公分 
 
相信大家看到這件大瓶,一定眼睛為之一亮吧!高又厚的大瓶,卻有個婀娜的八瓣花形身軀,上頭還滿佈鮮豔的黃綠色釉,是不是相當具有現代感?器身兩側貼塑獸耳銜環,腹部前後有菱花式開光,框欄裡浮雕魚龍圖,五爪龍遨遊彩雲間,鯉魚從波濤中躍出,帶魚躍龍門、出人頭地的吉祥意義。



08. 明晚期    
嬌黃錐拱獸面紋鼎
高 16.8公分,口徑 13.3公分 
 
圓鼎式爐身,口沿飾雙立耳,底接管狀三足,足壁飾泥條。通體罩施嬌黃色釉,釉質透亮,側視微現五彩光澤。爐身前後兩面劃獸面紋,間飾以金錢紋和朵花,底刻「周丹泉造」四字楷款,為本院典藏唯一刻有周丹泉款識的作品。周丹泉活躍於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善仿古瓷,能以奇木造器,同時匠心獨具也能疊石造園。據說嘉靖末年,周丹泉曾仿作一件定窯鼎爐,引起收藏界的騷動。據《韻石齋筆談》的記載,仿造之前,周丹泉先「以手度者再」,再以「片楮」摹花紋,燒造出來的成品竟與原作無纖毫差別。讓藏家唐鶴徵嘆服之餘,以「四十金」作為代價,買下偽作,作為收藏的「副本」。足見周丹泉技妙入神及其影響的層面。




09. 北宋    
汝窯 蓮花式溫碗
高10.4公分,口徑16.2公分,足徑8.1公分, 深7.6公分,重465公克 
 
此碗呈十瓣蓮花式,碗腹壁稍呈圓弧,直口稍斂,口緣花瓣流暢貫連,圈足稍高。整件器物由底至口厚度均勻,釉薄不透明,釉色呈青藍,有細開片。全器滿釉,圈足內底以五支釘墊燒,支釘點極細,支釘痕胎土呈灰黃色。



10. 戰國至漢    
繭形壺
高32公分,腹圍98.8公分 
 
黑陶,器身作蠶繭形,器外飾以多組平行線紋,行間刻有清乾隆皇帝所賦之詩文90字。器作貯酒用。

 
此篇出處來源:
國立故宮博物院
http://www.npm.gov.t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