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01. 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南坪路1號


02. 內灣吊橋位於內灣村的東方,橫跨著油羅溪,全長約147公尺,寬2.6公尺,設有2座吊索橋架的基墩,可供人車通行,穿越吊橋後,向西通往永豐大橋,向東可通往尖石鄉之北角吊橋,沿途皆是林蔭是許多登山健行者最愛的路線。


03. 人山人海的老街


04. 在電視上綜藝大集合有來採訪過的。所以來拍一張


05. 高梁香腸有濃濃的高梁味,卻沒有酒精,可見商家一定有研發過。


06. 野薑花粽只有在內灣才吃到的本土味


07. 內灣鐵路便當


08. 


09. 


10. 「內灣火車站」是內灣支線(新竹站)算起的第九站,也是內灣支線的最終站,新竹至內灣間的總長約27.9km。「內灣火車站」至今還保留了當初50~60年代的獨特建築風格,車站旁並設置了一塊為了紀念鐵路開拓艱辛歷程的「通車紀念碑」。此外,這裡還保留了當年的加水站,(早期的火車多為蒸氣型火車,需要在加水站中補充蒸氣鍋內所需的水量,才能帶動爭氣運轉)


11. 內灣旅遊導覽館內涵很多的地點及景點路線圖,是一個很好的嚮導


12. 每到假日人潮滿滿


13. 夏天解渴,冬天就.......不知道會不會有薑茶


14. 民國初年間,因生蕃猛獸為害及地處偏僻,居民們倡議供奉義民爺、開漳聖王,並假民宅設廟,名約平和宮至民國十五年間,原敬奉之大平地三元宮,因山路崎嶇,拜祭不便且內灣迤至南河隧道止遂於大同路天主堂現址,興建較為寬敞之廟宇,易名為廣濟宮,供奉三官大帝、開漳聖王、天上聖母及義民爺而後,雖因日據時該宮遭到廢棄,幸於台灣光復之後,於民國三十五年另擇如今現址遷建完竣到了民國七十一年,因建物歷經多年風雨侵襲而有頹毀之虞,故由當地有心人士策組籌建委員會而予以整修改建至今


15. 


16. 民國七十年戲院關閉之後曾荒廢二十多年,屋主楊先生在民國九十一年重新整理,並附予新的生命將舊戲院改造成一間具復古且很有戲院味道的客家菜餐廳,餐廳內全天播放老國片及展覽台灣早期生活文物,其中還包含早期的電影海報如許不了的喜劇、成龍的蛇形刁手、醉拳、唐山師兄,還有很多頗有懷舊氣味電影。在內灣戲院用餐,一邊品嚐道地的客家風味,一邊回味著經典電影。


17. 內灣從前是一座因樟腦、採煤礦、伐木而興盛起來的客家山城,曾經是運輸林業的發展重鎮。民國四十年內灣支線的通車,更為這裡帶來繁榮興盛,人人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使那時的內灣被稱為『小上海』,但隨著產業沒落,內彎漸漸回歸平淡,只留下老戲院、木棧道、火車地磅,讓人遙想內彎的昔日風光。
即使今日林業榮景不再,內灣工作站仍轉型為述說林業發展史、見證產業外移、肩負導覽和解說的【林業展示館】,作為讓遊客回顧過往產業的觀光據點。



18. 


19. 內一座著名的吊橋為攀龍吊橋,位在內灣村西方橫跨油羅溪,其名稱的由來據當地老一輩的居民說,曾有地理師剖析為吊橋的對岸山頭為此地區風水的「龍脈之龍首」,而吊橋則是通往龍頭的途徑,可說是「攀龍」所以才稱之為攀龍吊橋;但橋全長約80公尺,寬約1.1公尺,橋身長又狹小,僅可供人員通行


20. 座落於內灣村的入口處,為一現代化的展覽場所,展示傳統客家農莊文物。充滿客家風情的文化館,為遊客改造為進入內灣的第一站~旅遊休閒中心,並朝多元化發展,讓遊客不但能夠享用道地的客家菜餚,透過館內的文物擺飾,讓遊客彷彿走入時光機中,體驗古早味,重溫兒時回憶
橫山采風館一樓,主要為舞台餐廳,可容納五百人,團體大宴小酌,皆可接受訂位。
橫山采風館二樓,免費自由參觀,主要展出農莊文物,還有古早味店鋪及桌椅器具等,更特別的是,展館走道兩側掛滿四、五零年代台灣早期電影海報,欣賞陳年海報,還可以看出當年巨星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