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01. 二砂灣砲台為國定古蹟,又名海門天險,位於本市東岸碼頭附近之二砂灣山頂,與中正公園同一山脈。
  二砂灣台之正門用石塊砌成,使用傳統的中國城門作法,依山而建相當雄偉,城門上額題「海門天險」,此處地勢險要由此可見一般。此砲台極具歷史價值。遊客可於砲座俯瞰港口,體會「海門天險」的氣勢。
  砲台全區步道林木密佈,亦可做為森林浴之好場所。其間有鳥類及昆蟲,可在參觀古蹟之餘另有一生動自然之美。


02. 


03. 頂石閣砲臺(中正區)
位於今日中正區正榮街海軍醫院院區內,緊臨正濱國中大門下方,推測約為清末(1886-1894)年間所建,舊稱「旭崗」,從所留的殘跡來看與劉銘傳於台灣其他地區所建的新式砲臺相近,可能為劉銘傳在臺興建的八大砲臺之一,而目前的砲臺遺跡多破壞殆盡,現僅存地下雕堡與營舍,原砲區位置大概位於正濱國中大門對街軍方的副食供應站,而本砲臺與西岸白米砲臺和南面的二沙灣砲臺形成防禦的鐵三角,可惜的是文獻記載極少,目前為基隆最神秘的砲臺;民眾如要進入則需於正榮街正濱國中大門右後方圍牆缺口小路下去進入。




04.  槓子寮砲台位於基隆市之東北,就其歷史性、建築上之價值面來看,並不比其他砲台古蹟來得遜色。由於戰後作為國軍的軍事設施,直到十幾年前才釋放給地方政府管理。
  槓子寮砲台為國定古蹟,位於信義區深澳坑,砲台在清領時期已經存在,日治時期曾經整修過防禦工事,台灣光復後曾有過守軍,後來廢置多年。
  砲台區的遺跡保存相當完整,順著蜿蜒的小路而上,即可見砲台,沿著砲台區的右側石階步道而上,站在稜線上遠眺,可以看到基隆嶼及俯瞰八斗子漁港全貌,景色宜人、氣勢磅礡另再經砲台區正前方直行,兩旁亦有相當完整的砲台區,置身其中,可以體會槓子寮砲台當時歷經多場戰役,風起雲湧、英姿風發的氣息。


05. 


06. 社寮島即今日所稱之和平島,原本為雞籠社原住民聚落,由於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從十七世紀起,便為防守基隆港灣的重要軍事據點。據考早於西元1626年,西班牙人便建創砲臺,直至清初遭受摧毀,清法戰爭前才由劉銘傳重修完成,而馬上又遭受摧毀,直至1886年,劉銘傳再度重建社寮砲台,後又由日本人改建,分為東、西砲臺。由於長久未被發覺與保護,社寮砲臺遭破壞程度較嚴重,近年來已積極規劃保護,也成為一處新興的砲臺遺跡賞玩去處。


07. 白米甕砲台位於基隆港口兩岸,與東岸的砲台共同來扼住港口。清領時期以來的歷次對外戰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砲台呈長形平面一字排開。可分為砲座區,指揮所及觀測站三個部份。指揮所位於砲座西側的小丘,觀測台則位於右側的山頂上。兩者都可以俯瞰基隆港,視野遼闊。在此觀海,可讓人心胸開朗。現在已成為市民來此運動、賞景、休閒的好去處。尤其夏天的晚上可以欣賞港口燈火,還有滿天星空和徐徐涼風。


08. 


09. 大武崙是扼守基隆港口西側的重要據點,在道光二十年(西元一八四Ο年)的清英鴉片戰爭及光緒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的清法戰爭時,清政府均曾派其駐防。但據其構造及設計特色來看,應為日治時期所改建之結果。
  大武崙砲台為國定古蹟,位於大武崙山巔,地形居臨下,地勢非常險要,其標高為231公尺,可西瞰情人湖,北俯大武崙澳,東望基隆港及東海。在進入砲台區的入口處,是一條充滿林蔭落葉的碎石步道。而當抵達山頂的砲台區時,尚可看見以塊石丁順疊砌的砲台結構、砲盤、儲彈室及運輸砲台、機械坡道,然雖大砲已經不存在了,但地面仍有明顯的砲架痕跡,而登上環道的短牆上眺覽四周,基隆嶼、外木山澳漁村、八斗子、北海岸一帶的秀麗風光盡收眼底,是一處觀景、談心的好地方。


10. 資料來源 : 基隆市觀光旅遊服務資訊網
http://tour.klcg.gov.tw/b/b01_01.asp?sid=31&id=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