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01. 大溪中正公園昔稱大溪公園,建於1912年,原名「大嵙崁公園」,1920年更名為「大溪公園」,1975年改名為「中正公園」。台灣設立公園始於日本時代,大溪公園排名第12。大溪公園位於大漢溪河階台地上,東接大溪老街區,堪稱是大溪街的後花園。
居高臨下之勢,不僅有極佳的視野,蓮花池、涼亭等景致,加上參天古木及茂盛花草,更吸引許多遊客前來遊憩,是頗具有歷史風味的老公園。公園下方有步道可以連接知名的大溪橋跨溪遊賞溪景,大溪橋僅供行人徒步,橋身採用與大溪老街相仿的巴洛克風格,拱門、石雕十分精緻,每到夜晚燈火美景輝煌璀璨,吸引許多攝影家前來取景。

相關資訊: 桃園縣大溪鎮普濟路
交通: 國道三號高速公路下大溪交流道,轉台3號省道,過武嶺橋頭右轉即至。


02. 大溪公會堂位於大溪中正公園(昔稱大溪公園)台地,可遠?大漢溪河谷,視界廣闊。大溪公會堂原建於1921年(大正10年),作為地方民眾的集會活動中心,改建於1932年(昭和7年),後來徵借為蔣公行館,建築本體採用紅磚與白色水平灰泥帶裝飾,屬於源自英國安妮女王樣式的「辰野式」風格。
園區包括了原為日治時代的建築「公會堂」及「蔣公行館」兩大主體,由於建築物極具歷史特殊價值,因此經文建會與桃園縣政府列為「桃園縣地方文化館」,目前已規劃成藝文空間。
園區內部空間規劃,包括公會堂、藝文館、藝術工坊及庭園區等四個部份,活動內容有藝文特展、導覽服務、表演活動、演講、座談會、研習、蔣公紀念室及藝品展售、餐飲服務等。而遊客也可以在視野極佳的露天咖啡座,遠眺大漢溪景致,感受領導人物的簡樸生活。

相關資訊:

地址:桃園縣大溪鎮普濟路21-3號
開放時間:上午10:00至下午22:00(週一公休);
洽詢電話 03-3886461


交通: 北二高下大溪交流道下轉3號省道、4號省道過武嶺橋至慈康陸橋右轉康莊路,至中正路口再右轉直行至中正公園旁即至。
 


03. 大溪遊客中心原為大溪官兵活動中心,於民國98年4月13日正式開放參觀,除了遊客諮詢服務,亦展出「經國先生百年誕辰紀念特展」。館內展示以呈現經國先生各階段的人生風華,包括經國先生相關圖文介紹與文物陳列。遊客中心外更備有廣大的停車空間、自行車休憩站與露天咖啡座,在造訪兩蔣文化園區及北橫旅遊沿線途中,可於大溪遊客中心獲得體力與心靈的最佳休憩。
 
相關資訊:
地址:桃園縣大溪鎮復興路一段1268號
上午08:00至下午05:00止; 全年無休; 慈湖管理站 03-3884437

交通: 國道三號高速公路下大溪交流道,轉台3號省道接台4號省道直行,至32.6K處埔尾依指標左轉,接台7號省道直行即至。



04. 大溪封情
1936年12月12日,凜冽的清晨時分。負責西北剿共軍事的張學良與楊虎城合謀,突擊臨潼華清池,拘禁全國軍事領袖蔣介石委員長,強迫他接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八項主張。這就是震驚國內外的「西安事變」。這次事件不但扭轉國共衝突對立的態勢,也改變了蔣介石和張學良情同父子的關係,更注定張學良往後長達半世紀輾轉遷移的幽居歲月。
21年後,1958年11月23日,在蔣經國安排與陪同下,蔣介石和張學良才在大溪行館秘密會面,以「總統你老了」、「漢卿你也頭禿了」的對話揭開序幕。透過本次展出內容,您可以看見張學良的經歷與西安事變後的幽居生活,移禁台灣後和趙一荻小姐間的真愛故事,以及他與兩位蔣總統在大溪見面的留影,讓塵封的歷史活現起來。

溪口歲月

蔣經國生長於浙江奉化的溪口鎮,依山傍水,景色優美。他由祖母王采玉、母親毛福梅撫養長大,12歲時離鄉,到上海進萬竹小學讀書。後來更遠赴蘇俄留學,長達12年。直到28歲才帶著夫人蔣方良和兒子蔣孝文返國。蔣經國奉蔣介石之命,與家人住在溪口,進修古典書籍和孫中山遺教,度過八個月悠然自得的生活。蔣經國在溪口留下許多足跡和身影,包括私塾教育、親族往來,與蔣方良的中式婚禮、奔母喪,以及隨同蔣介石返鄉祭祖、尋幽訪勝等蹤跡。現在就讓我們隨著展示的照片與文物,一同體驗蔣經國的溪口歲月。

北國戀歌

1925年10月,在國民黨實行聯俄容共的政策下,充滿革命熱情的蔣經國得到吳稚暉鼓勵與蘇聯顧問鮑羅廷推薦,到莫斯科的孫中山大學就讀。不久國共合作破裂,他受到連累,被蘇俄當局視同人質,歷盡勞苦。在這期間,他在烏拉山區結識了年僅17歲的女工-蔣方良,共譜出一段異國戀曲,兩人在1935年3月結婚。 蔣經國與家人於1937年4月返抵國門,1949年再遷至台灣。蔣方良入鄉隨俗,相夫教子,與蔣經國牽手一世情。這個單元展示蔣經國留蘇的身影與年輕美麗的方良、兩人新婚照片,夫唱婦隨的畫面,將帶領大家見證一段冰雪淬鍊的北國戀情。

建設家園

西安事變和平落幕後4個月,蔣經國返抵國門,奉父親蔣介石之命,回到溪口故鄉,靜養讀書。8個月後,奉派到江西出任公職,展開政治生涯。戰後,協助中蘇外交關係與整頓金融經濟等各項艱苦工作,致力重建家園。
1949年,蔣經國跟隨政府遷到台灣,出任多項要職,努力從公。為了台灣安全與發展,「哪裡有危險,就往哪裡去」;更以「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堅持,相繼完成中橫公路、十大建設與民主改革、開放兩岸交流等重大建樹,為台灣的宏遠發展開創新紀元。這個單元展示蔣經國在大陸與台灣致力建設家園、與隨侍蔣公處理公務的歷史文物。您是不是也能感受到他重建家園的心路歷程?




05. 慈湖原稱埤尾,因臨百吉隧道出口又稱為洞口,蔣介石善愛此地景緻似故鄉奉化,於1959年完成「慈湖行館」,並為思念慈母王太夫人,於1962年改名為慈湖。
1975年奉厝後改為慈湖陵寢,陵寢依山面水,坐北朝南,為仿四合院閩浙形式的磚造紅瓦平房,左右圓洞門可至側院,後方山壁設有一處防空避難所。
慈湖除了謁靈,最重要的觀光點是儀隊的換班儀式,每逢周末假日的衛兵交接儀式,最讓國內外遊客們喜愛,攝影機閃光燈總是閃個不停。

慈湖遊客中心
位於前往慈湖謁陵的停車場旁,紅磚平房外觀,內部展示許多蔣公生前事蹟圖片,墨寶真蹟與複刻衣物十分引人注目。而館旁的展售中心,販賣多種兩蔣紀念品,尤其以最夯的Q版公仔及蔣夫人最愛吃的蜜梅糕等商品最受民眾歡迎。


相關資訊:

地址:桃園縣大溪鎮復興路一段1097號
開放時間:上午8:00至下午17:00; 慈湖大溪陵寢管理處/洽詢電話 03-3883552

交通: 國道三號高速公路下大溪交流道,轉台3號省道接台4號省道直行,至32.6K處埔尾依指標左轉,接台7號省道直行至慈湖停車場再步行前往即至。


06. 百吉林蔭步道
慈湖後面的百吉林蔭步道原屬慈湖軍事管制區,在地方人士多方奔走,為促進地方觀光事業,才於民國87年解禁開放。步道內多美麗景點,彩蝶飛舞自然生態豐富,很適合全家郊遊登山的戶外之旅,最高處還可眺望遠山及盡覽大溪全景。 百吉步道坡度和緩,林蔭濃密,彩蝶飛舞,最高處可眺望遠山及盡覽大溪全景。


林相以次生林、原始林、竹林為主,自然生態相當完整,常見鳥種:黃嘴角鴞、竹雞、灰喉山椒鳥、大冠鷲、臺灣藍鵲、山雀科及鶇科鳥類等,鳥況以冬季較佳。緩步怡然踏青賞景,全程僅約1小時,非常適合全家親子行。步道途中又有叉路可通往溪洲公園、溪石亭、大艽芎古道,是徒步深入大溪之美最好的路線之一。


07. 發現後慈湖
新月形的後慈湖發源於白石山上的小溪澗,原名「龍過脈埤」,為桃園農田水利會灌溉埤塘,蓄水面積為4,1076公頃,蓄水量有177,500立方公尺,灌溉面積達117,29公頃,主要灌溉地區為大溪三層地區。

1950年代,蔣介石行至百吉隧道口,因座車無法繼續前進,改乘轎子,繞經慈湖地區,見此地景色近似故鄉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留下深刻印象,直至1955年由板橋林本源家族提供慈湖周邊19頃土地,作為興建行館用地,於1959年6月13日興建「洞口賓館」完成, 1962年10月更名為「慈湖賓館」。
1962年配合總統府疏散計畫,經蔣介石指示購地,於後慈湖地區興建防空洞作為戰時指揮所,並興建官舍,做為總統府秘書長、參軍長、及副秘書長等辦公處所,至1975年4月5日,蔣介石逝世奉厝於慈湖,改稱為「慈湖陵寢」,並設立慈湖陵寢管理處,負責接待管理服務等任務,後慈湖五棟辦公室亦移交陵管處代管,至2007年11月移撥桃園縣政府管理。


08. 從軍事戰備.到空間解嚴
1961年間適逢大陸推行大躍進運動失敗,越戰爆發及大陸核彈試爆成功之威脅,蔣介石深感反攻之時機刻不容緩,於1961年4月,奉示軍方在台北縣三峽成立「國光作業室」,動員207位菁英,秘密研擬軍事反攻大陸計畫,是為「國光計畫」,並將後慈湖列為高度軍事管制區。

1960年代大陸積極發展原子彈(1964年10月16日大陸第一枚原子彈試爆成功),讓蔣介石感到相當不安,因此命令政府各單位積極進行相關防空演練,建造許多大型防空洞,並以後慈湖防空洞作為
09. 「大溪陵寢」原為頭寮行館」,於西元1962年興建完成,做為總統府檔案室。1988年蔣經國先生逝世,奉厝於此,緊鄰慈湖,以表達經國先生隨同在側的心願。大溪陵寢為仿四合院形式的平房,外觀為紅瓦黑牆,格局與慈湖陵寢相仿,平淡樸實,符合蔣介石先生與蔣經國先生平易近人親民愛民的個性。
陵寢內部僅有經國先生的靈堂及辦公室,陳設也十分簡單,庭院的梅樹及龍柏等植栽,更襯托了幽雅清新的氣息。
大溪陵寢與慈湖陵寢距離約1公里,已有觀光謁陵步道連結,沿途山林景觀隨著季節而變換顏色,遊客可漫步遊賞沿途小溪與綠蔭之美。

相關資訊:

地址:桃園縣大溪鎮福安里
上午08:00至下午05:00止; 全年無休; 慈湖大溪陵寢管理處/洽詢電話 03-3883552


交通:國道三號高速公路下大溪交流道,轉台3號省道接台4號省道直行,至32.6K處埔尾依指標左轉,接台7號省道直行即至。


10. 慈湖紀念雕塑公園由大溪鎮公所設立於西元1997年,西元2000年2月29日舉行園區首座銅像(高雄縣捐贈)移置典禮迄今,已設置152座銅像。全公園內最大的是由高雄市捐贈的銅像,經過桃園縣政府與大溪鎮公所修復後於2008年4月5日重新開放參觀,名為傷痕與再生,是全世界唯一為單一個人的雕像所設立之紀念園區。


11. 銅像中有大家熟悉的全身、半身像,多半由學校或機關捐贈,也有坐姿與騎馬的塑像,每一座雕塑皆具藝術價值。整個園區以步道方式串聯銅像的擺放位置,還有庭園造景及小橋流水,相當雅致。

相關資訊:

地址:桃園縣大溪鎮復興路一段1097號
開放時間:上午8:00至下午17:00; 慈湖大溪陵寢管理處/洽詢電話 03-3883552


交通: 國道三號高速公路下大溪交流道,轉台3號省道接台4號省道直行,至32.6K處埔尾依指標左轉,接台7號省道直行至慈湖停車場即至。


12. 早年的角板山行館現已成為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原本為木造建築,一場大火後重建為新的四層樓建築,仍留有歷史味道的是當年蔣公隨扈及侍衛居住的太子樓。
新的行館位於角板山對面的介壽國中旁,館內展出蔣公生前文物、舊照片、紀錄片,還有蔣公至角板山停留的生活資料。而園內十幾件來自各國的雕塑品,更增加了許多藝術氣息,還有許多茂密的梅樹,讓公園更加雅致。


行館最神秘的「戰備隧道已開放參觀,全程長100公尺,寬4公尺,高3公尺的戰備隧道,當年為緊急避難與戰備指揮之用,走一趟洞內可看到厚實防彈鋼門,體驗舊時戰備生活,值得細細品味。


13. 思親亭
位於角板山行館一旁最著名的思親亭,原為蔣公以角板山酷似浙江奉化溪口故里的風光,而在公餘和夫人遊憩、眺望之處,蔣公在此籌劃國家大計、或緬懷先人,怡然自得經常停留。蔣公崩逝後,經國先生居喪期間經常由慈湖至角板山行館憑弔,回到小亭追思親恩而百感交集。「梅臺思親」一文就是此時的作品。佇立亭內可遠望大漢溪在此轉彎所形成的河階地形,天氣晴朗時遠望山景,令人心曠神怡。


溪口台地
溪口台地是大漢溪在流經復興鄉角板山南面時,河道大轉彎所形成的一塊三角形台地,共呈四層台階,上兩層為梯田、下兩層為草坪,第三層還有小公園,是地理教學的最佳戶外場景。由角板山可於思親亭眺望,或者由角板山公園下方石階往下,過溪口吊橋亦可抵達台地。溪口吊橋是一座相當細長且優美的吊橋,已經有四十餘年的歷史,吊橋中央可觀賞美麗的大漢溪河谷風貌與水庫豐沛蓄水量。

 
相關資訊:

地址:桃園縣復興鄉中山路
開放時間:上午8:00至下午17:00; 洽詢電話 03-3821678


交通: 國道三號高速公路下大溪交流道,轉台3號省道接台4號省道直行,至32.6K處埔尾依指標左轉,接台7號省道直行接北橫公路直行至角板山依指標前進即至。


14. 角板山公園又名「復興公園」,位於角板山西南側,佔地極廣,園內十數棵高大的楓樹,在深秋時常以淒艷的楓紅,引人駐足遐思。另外亦有古松巨樹林立、老梅遍佈,每到花季,園內一片粉紅黛綠的花海,非常動人。園道中有蔣公及夫人手植的兩棵合抱榕樹。
為了替角板山增添藝文氣息,與世界藝術大師接軌,桃園縣政府於2003年邀請吳炫三等12位國際大師,在園區內創作公共藝術作品,成為第一處世界級「雕塑公園」與公共藝術教育園地,由於雕塑作品十分具有創意,並融入當地景觀,帶動角板山的觀光熱度。
夫妻樹
1950年10月蔣介石與夫人在太子樓前分別種下一棵榕樹,多年後枝幹呈現相互交抱姿態,彷彿一對深情相擁的夫妻,因此取名為「夫妻樹」。


相關資訊:

地址:桃園縣復興鄉澤仁村
洽詢電話 03-3946061


交通:
中山高南崁交流道 → 4號省道 → 7號省道。
北二高大溪交流道 → 4號省道 → 7號省道。
 

此篇資料出處來源: 桃園縣政府觀光行銷處
http://travel-taoyuan.tycg.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