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01. 新竹驛(新竹火車站)
新竹火車站位於新竹市中華路上,是全台唯一沒有招牌的火車站,建築樣式融合了部分巴洛克建築樣式的風味, 加上陡斜的複折式屋頂與老虎窗,同時在柱體,牆壁轉角與開口部四周等結構應力集中的地方,加強石造的結實感,使得整體建築物呈現繁複卻不失莊重,嚴肅卻又不失親和的建築風味來。設計者的巧思,使火車站成為新竹的門戶與都市的地標。新竹火車站也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火車大站,因地處位置良好,不僅是交通要地,更是新竹市最繁榮的地區。

 


02. 竹塹城迎曦門
由於迎曦門(東城門)位於圓環內圍,政府為了讓民眾更接近迎曦門,因此規劃了迎曦門(東城門)廣場,長型的迎曦門(東城門)廣場利用階梯引導民眾並連通護城河兩側步道與都市街廓,玻璃地坪下鑲嵌霓虹燈管讓夜晚的迎曦門(東城門)廣場更加迷人,而橢圓形的環城步道供民眾散步,串連著迎曦門(東城門)廣場與護城河人行地下道,讓您從不同角度欣賞迎曦門(東城門)。



03. 新竹州廳(新竹市政府)
目前新竹市政府除了保存新竹州廳建築本體的修復外,空間形式應時局需要作再生規劃,使新竹州廳得以『動態型式』保存,展現古蹟新的活力;新竹州廳連結中心市區多項明顯的地標性建築物或公共空間,搭配中正路人行步道景觀改造工程,加強夜間照明、街道家具設施,新竹市街道景觀獲得明顯改善,並且結合藝術及音樂表演及市民參與藝文活動,規劃市府前設置廣場,期許新竹市府廣場成為本市文化中心活動的集散地;新竹市政府積極振興週邊商業活動,發揮新竹市府週邊公地公用的機能,期待新竹州廳發展成為新竹市市民一個充滿文藝風情及活力氣息的地方。

 


04. 影像博物館
影像博物館的前身乃1933年由新竹市役所修建的台灣首座歐化現代劇場「有樂館」,當時正值台灣電影興起的年代,新落成的有樂館擁有一流的放映設備,舖設了地毯且裝上冷氣配備,是日治時代全台僅有的三家現代化劇場之一,建築本身已有防火巷、防火梯的設計,並規定觀眾要對號入座、服裝需整齊,以維持安靜清潔的欣賞空間。戰後有樂館經整修做為國民政府接收典禮的場所,並於民國35年2月改名為「國民大戲院」,係屬市營,直到1991年暫停營業,後於2000年 5月21日改設「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再度重現影音世界。

 


05. 新竹都城隍廟
新竹都城隍廟位於新竹市北區中山路上,列屬三級古蹟,創建於1748年,由淡水同知曾日瑛倡議興建,1875年,淡新分治,設台北府,但府治仍在新竹,故城隍爺晉升為府城隍-綏靖侯,香火鼎盛,有「新竹城隍爺,北港媽祖婆」的稱譽。其廟宇規模在當時是全台灣之最,專門掌管陰間與陽間賞罰善惡的神明為城隍,所以城隍廟的佈置猶如古代的衙門;新竹都城隍廟廟埕的巿集小吃攤,成為新竹特色之一。



06. 北門大街商圈
北門大街上擁有許多現今歷史建築研究價值的教材,這類的建築物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時期,分別是清代、日據時代、光復之後與現代的建築,其所具備的歷史貢獻,是其他老街所無法相提並論的。


資料來源:新竹市政府觀光處 http://dep-tourism.hccg.gov.tw/web/Home?FP=1064